學校新生出來的認證花樣,不過因此我看了三本書。

  由於一本書可抵四小時,不一定有辦法參加演講的我,決定也是直接拼了--寫三篇心得。
  難得會寫文章,所以拿出來跟大家分享,這三本書想看都可以跟我借~ 以下把心得稍為簡單化,有興趣可以看看^^
=======
◎書名: 醫學神探 ◎作者: 柏頓˙盧薛
◎出版社: 天下遠見 ◎出版日期: 2006.12.27

  「整個生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鏈條,只要見到其中的一環,整個鏈條的情況就可推想的出來了。」福爾摩斯的名言,套用在醫學上,也是非常的合理。因為《醫學神探》,就透過各樣的病例,把這句話,寫活了。
  看過的醫學人文經典,如《白袍》、《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都是血淋淋地描寫醫生面對病人時所面臨的心理壓力,甚或是面對自己的掙扎。醫師在面對生死交關的時刻,雖然意識到自己也是個人、也僅僅不過是個生命,卻也只能硬著頭皮看著脆弱的人們把生命交在他的手上。過去在閱讀這兩本書時,正當大二,因為對於基礎醫學幾乎全未涉獵,看著內容不禁捏了把冷汗:我就要去面對如此可怕的未來了嗎?
  現在已身屆大四,修習了大部分的基礎醫學,不只有老師在課業上的教授,學校安排的PBL課程也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到臨床診斷的功夫;接著有幸讀到《醫學神探》,像是挖到寶藏一般讓人想不停讀下去。因為在此書裡,是筆者特別搜集各種屬於不同領域的病例,採訪當初負責的醫師、疫病爆發的社區、甚至直達病患本人,鉅細靡遺地用偵探的角度,去重新研擬整個過程。真的就像看推理小說一樣精彩!比起其他的作品,這本書著重的並非心理交戰、掙扎生死的過程,而是清楚確實地描寫「此病」如何爆發,醫生們如何掌握線索追查,最後以何樣的方式結束戰役。在每個故事當中,筆者為了讀者或許對此病有諸多不解之處,也附上此病的資料,讓讀者也仿若成為偵探一般,隨著故事一同找出癥結,解決問題。
  讓人佩服的是書中的醫師頭腦清晰地去分析每個事件,更是親身去訪問、做分析,甚至為了找出病源動用了專業人力,在此書的年代(約1940s)已經有這麼通達的流行病學的動員,並且是鍥而不捨,直到找到答案為止。作者也令人佩服,訪問了所有關於事件的人物,正寫、側寫清清楚楚,除了讓讀者找到答案,也學到知識。醫生正該有如此的精神,不只是做診斷與治療,追根究柢的精神,讀完此書,也更應勉勵自己培養。

-----

◎書名: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 ◎作者: 葛文德
◎出版社: 天下遠見 ◎出版日期: 2003.10.15
  培養醫師並不是件易事。不僅僅是非醫師的旁觀者會這樣想,身在其中的醫師更是這麼感覺的。不管是直接面對病人的生死,或是其他林林總總的原因,都讓醫學之路充滿惶恐、刺激、挑戰、驚喜。《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這本書,是一位外科醫師的親身經歷,闡明了在受訓過程的想法,和所遭遇到目前仍舊無法清楚解釋的醫學問題。這所有的一切,都衝擊著在最前線面對病患的外科醫師,於是有系統地寫下了這麼一本書,既是經歷,也是供人深思的討論題。
  一剛開始的議題針對一般人對醫師的觀點和作者自己在醫師受訓過程所知的想法觸碰。首先就提到訓練醫師的盲點:實習醫師必須在病人身上學習,但,這對於病人的權益是否是藐視的?作者承認,當身為人父,自己的孩子必須接受手術時,也無法接受實習醫師來為孩子下刀,但終究也無法否認:醫師最後還是要在病人身上練習。接著講到減少手術失誤,從修代斯醫院精準幾無誤差的疝氣手術來看,不停地練習、團隊的無間合作是減少死亡率與術後併發的必經過程。但這意味著要訓練醫師到成為機器的地步嗎?從人腦與電腦判讀心電圖的比賽來看,會影響到人的因素實在太多,而不像電腦可以精確判斷、不受干擾,但醫師會因此被電腦取代嗎?這是否又缺乏了人性關懷?接著提到醫師犯錯是一定會有的,既然身為人不可能會有不犯錯的時候;也提到為了減少醫師犯錯,醫院裡召開醫療疏失的會議,藉由討論和指正,讓醫師有辦法面對問題而不受外界眼光叵測。然後講到台灣很難得聽見的外科醫師年會,雖然是個展示新手術、高科技器械、眾多有趣議題的時地,但真正讓作者感受到年會的必要是:外科的領域,像是一個小圈圈,別人不了解卻要獨自面對的有很多,這裡就像是可以彼此安慰、傾訴、找到自我價值的地方。最後提到當醫師狀況變差而無法執業,同業很少會馬上舉發,因為有著同情、不捨、還有不相信;為了幫助「問題醫師」,同事們除了悄悄幫忙,沒有其他好辦法;但有位奈夫醫生提出醫師異常行為的報告,並主動幫助「問題醫師」回復正常。
  雖然是一個一個的章節,卻看見成為一個醫師的過程,有很多的迷惑和掙扎。常常聽到「看多了、做久了就麻木」的說法,但身為醫生,不能不思考這些問題,不得不隨時打起精神以「人」的立場重新站立。會去當醫生的原因有很多,但為了濟世救人的比例並沒有增加,要用這個來束縛醫生必須訓練到完美是很難的;加上科技日新月異,總是有新玩意要學習;醫師也是凡人,會累、會有溝通問題、也需要練習,病患的狀況也各有變異,只能透過更多輔助和預防的方式減少死亡。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但卻覺得自己懂的越來越少,我想是在浩瀚醫海當中必會有的感覺。生命似乎操在醫生手裡,但有句話說得好:「醫生只是 神的工具」,人體的巧妙如同宇宙縮影,必須更精進地修業,醫生的路是無止盡的。
  接著作者聊到從病人身上學習到的有趣謎題。疼痛、噁心、容易臉紅、病態肥胖這些問題,直到現在還有許多未解開的部份,雖還不明白真正的原因,但這些問題已經造成生活品質和個性的重大影響。神奇的是,若是有跡可循,或許可以透過手術的方式來使個案獲得改善。在全書的最後一部,則提到一些尚未有定論的議題:屍體解剖的必要性、嬰兒死因未明仍舊沒有科學能解開、病人的自主權和醫生的決定權、醫學的未知該如何克服。隨著時代進步,很多的觀念在轉變,表示醫生成長的道路沒有盡頭。醫生的角度尚能引起這麼多的省思,身為一般大眾也該更為彼此的福祉來思考,共同前進才是。

-----

◎書名: 洗手戰役 ◎作者: 許爾文˙努蘭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05.10.17

  史模懷斯這個名字在微免課中的歷史曾聽老師簡單地提過。然而在這本書中把這位先生的故事從頭到尾,連他的背景、學歷、甚至為什麼在感染學上佔如此重要的地位都一一敘述了。近代的學者對於史模懷斯發現用氯水洗手可以防止產褥熱這樣的大成就非常推崇,於是也更加地惋惜當時代為何不能重視這個發現,甚至史模懷斯最後還抑鬱地死在精神病院,更叫人不能理解。此書作者努蘭是耶魯大學外科臨床教授,重新考證有關史模懷斯的所有資料、筆記、論文之後,提出了不同於以往的看法:史模懷斯的失敗並不只是當時代醫界迂腐不願面對現實的結果,史模懷斯自己沒有做實驗驗證、沒有發表論文、甚至太過自傲而無法提出適當的辯解,都是失敗的原因。
  當時的背景是病理解剖學剛崛起的年代,羅奇坦斯基開創了此門學問:透過解剖觀察,紀錄事實,再將這些事實應用在活著的人們身上,將疾病分類。史模懷斯學習了這樣的方法,加上獨有的觀察天賦,在擔任產科助理的過程,加上恩師柯雷契卡教授因解剖屍體誤傷而死,讓他靈光一閃,發現了產褥熱的原因。接著在實行氯水洗手的措施上,更發現產婦的死亡率大減,才明白醫師和醫學生剛解剖完屍體而沒有洗淨的手就是傳播源。但是在爭取此論點的支持上卻經歷很多的辛苦,因為當時的守舊派醫生礙於政治上的保護和不願承認過失,而給了史模懷斯許多阻撓。不過後來新一派慢慢地崛起,甚至越來越多人支持此論點,史模懷斯身邊的朋友也透過各樣方式想幫助他證明此一論點的正確性:不管是臨床試驗還是各樣的資助。不過後來連續一些小小的阻撓,卻讓他信心大減。
  作者將史模懷斯所處的環境和背景鉅繫靡遺地描述,以讓我們可以設身處地想像這位醫生的立場。不過史模懷斯的遭遇讓我學習到了:雖然有天賦、有理想,卻也要明白如何證明自己的正確;這因著時代性和群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有智慧的人更應該學會方法和應對技巧,針對自己所欠缺和不擅長的地方,更要會挑戰才行。要先突破自己,才能有所造就。

======

  有時候回頭讀自己寫的東西,才發現,有很多東西自己都懂,甚至體會到了,不過怎麼還沒辦法實踐呢?一定要有警覺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syssn316 的頭像
    psyssn316

    《精神科》與主的相遇

    psyssn3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