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到中榮快滿兩週了,一晃眼,第一科就快結束了。

  時間總是比想像的快,雖然心情總是矛盾著:希望時間快一點,可以熬過去;又希望時間慢一點,還沒準備好去迎接未來。
  還好一剛開始是小科,否則應該會一邊適應一邊抓狂,聽說復健科之前大多會有兩個intern,不過現在狀況就是反正只有一個intern事情就乖乖做吧。

  復健科病床只收七個病人,有好多好多人在排床等床,等著住滿30天的病人因為健保緣故不得不出院。每天早上跟著主治醫師看院內的許多會診,我覺得復健的病人只會越來越多,做復健的人都要滿出來了。
  復健科的病人相對於內外婦兒科病人之不同,一方面是他們通常都是狀況相對穩定,只是可能無法走路、日常功能不好,要在復健黃金期內快快做復健,雖沒有生命危險,復健卻攸關著日後的生活品質。
  現在我手上有五個病人。有一個我才講兩句話,就可以講十分鐘的病人,總是對自己的用藥有疑問;有一個只要幫他做一下檢查就要哭出來的伯伯;有一個看起來傻傻問什麼都說沒有的阿嬤;一個每次看到我都叫我坐不管我問什麼都跟我說很好的啊嬤。
  復健科病人可以說是由治療師來治療的,中風病人由於常造成一側肢體無力,嚴重甚至造成吞嚥嗆咳、無法順利言語,甚至認知有問題;因此常會排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語言治療。身為一個實習醫師,除了每天去跟他們打招呼,問問他們有什麼身體的問題、順道做一下現在功能狀況的評估,就沒有什麼別的了。

  時間還允許的狀況下,我都會和他們每個人多少聊聊天,感受到他們不少的情緒,也會常常鼓勵他們。積極的人一但自己有進步,就會開心地一直說「我今天走得比較好囉!我走給你看!」,要不就是憂鬱地抱怨說:醫生,有沒有什麼藥吃了可以讓肌肉不要無力的啊,我要不要看一下中醫,雙管齊下效果會比較好嗎,我是不是因為血脂肪太高才中風,你開點降血脂的藥吧
  比較消極的病患就會說:我這隻手還是沒有力氣、還是不能動、還是不會走路...
  
  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看著他們一點點小小的進步,都會覺得很開心。
  「阿嬤,來,把手抬起來看看。」阿嬤原本動也不動的手,很努力地動了,手掌可以輕輕握住我的手指,肩膀可以抬,前臂可以彎了。「阿嬤,你好棒!來,跟我說,好棒!」『滑˙迸!』「說慢一點,好˙棒!」『豪...棒!』兩週前還是動也不動的手...

  雖然醫生該學的是診斷,不過我還是對於那些實際給予訓練和幫助的部分很感興趣。陪伴一個原本失能,卻看見復原曙光的那種感動,真的成就感很大呢!
  主任的teaching超多,知識超級廣博,復健科醫生真的要很專業的話,骨科、神經內外科、小兒科等等都要會,我只能說超強大的,望塵莫及。

  中風,通常發生在年老的病患身上;當然也會有脊髓損傷造成癱瘓失能的病人。這些傷害就像突如其來的挑戰,每個人的應變方式都不一樣。
  復健就像一個希望的道路,讓他們遽變的人生再度得到期待,變得積極。雖然復原到原本功能的可能性很小,復原的速度很慢,但就像沙漏,沙子總會全部流下來,堆起來。生命總是平順的話,就不能感受生命的堅韌和美麗。這麼想的時候,只有更多感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syssn316 的頭像
    psyssn316

    《精神科》與主的相遇

    psyssn3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